国际 动 态
1、商务部就中美大豆贸易相关问题介绍情况
11月13日下午,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媒体就中美大豆贸易相关问题提问。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近日商务部已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发布了相关消息,介绍了磋商达成的主要成果共识,其中包括农产品贸易。何亚东说,中国是全球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与全球贸易伙伴持续深化互利合作,共同维护开放、稳定、可持续的全球贸易体系。(环球网)
2、特朗普签署临时拨款法案 美政府结束“停摆”
当地时间11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了国会两院通过的一项联邦政府临时拨款法案,从而结束了已持续43天的史上最长联邦政府“停摆”。
3、美联邦政府重启像是短暂“停火” 两党党争未停
美国国会众议院于当地时间12日晚投票通过一项联邦政府临时拨款法案,该法案此前已于10日在国会参议院通过。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12日晚签署法案,结束了持续43天的美国联邦政府“停摆”。此次“重启”被描述为短暂的“停火”,两党斗争仍在持续。法案将政府运转至明年1月30日,但核心争议——民主党人坚持的全民医保补贴条款未被纳入预算。停摆对美国民众和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包括航班延误或取消、民生项目资金拨付延迟等。两党分歧未解,党争未停,明年1月底的预算大限和全民医保补贴的博弈将成为两党持续拉扯的主战场。(央视新闻)
4、世贸组织:关税阴影下 各经济体相继出台贸易便利化措施
世贸组织11月13日发布的最新二十国集团贸易措施报告显示,2024年10月中旬至2025年10月中旬期间,二十国集团成员受关税影响的贸易额较上一报告期增长约四倍,创下世贸组织贸易监测史上最大增幅。与此同时,各成员为促进贸易而采取的措施(按价值计算)也翻了一番。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指出:“尽管全球贸易体系正经历80年来最严重的冲击,但贸易展现出相当强的韧性,大多数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贸易往来依然正常。这份最新的监测报告提供了新的数据,展现了实际情况。我们看到,保护主义措施对世界贸易的影响显著上升。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贸易便利化措施,这反映出成员希望降低贸易成本,即便其他地区的贸易壁垒正在上升。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的是持续对话。
5、美国政府六周停摆结束 超百亿美元经济活动将永久损失
持续六周的美国政府停摆于当地时间周三晚间正式结束,但这场僵局将对本已面临诸多挑战的美国经济造成新的拖累,而其全部影响可能需要数月才能显现。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估计,这场长达六周的政府停摆将使今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减少约1.5个百分点,相当于将增长率削减一半。虽然政府重新开放后,明年第一季度的增长可能因此回升2.2个百分点,但约110亿美元的经济活动将永久损失。 此前最长的政府停摆发生在2018至2019年,持续35天,但仅部分机构受影响。当时,CBO估计其对GDP的影响仅为0.02%。
6、欧盟考虑整合非美国家的美元储备
报道称,欧洲金融稳定官员正在讨论通过整合美国以外央行持有的美元储备,建立一个替代美联储流动性支持机制的方案。此举的目的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据报道,相关磋商目前仍处于工作组层面,尚未到达欧洲央行决策层,且涉及欧元区内外的多家央行。白宫发言人Kush Desai表示,特朗普“多次重申致力于维护美元的实力和影响力”。
7、报告显示超四成受访德企仍受美关税影响
德国工商大会13日公布的秋季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关税政策持续影响德国企业,目前仍有44%的受访企业表示受到其负面影响,且对在美国市场发展持谨慎态度。报告显示,在全球约9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多家受访德企中,企业营商信心较春季有所恢复。当时有60%的企业称受到美国关税负面影响。目前,在北美有分支机构的德国企业中,仍有76%的企业表示受关税影响。
8、澳大利亚失业率下降 就业增加人数远超预期
澳大利亚10月失业率下降,新增就业岗位数量超过预期,表明劳动力市场依然紧俏,也证明了澳大利亚央行上周维持利率不变决定的正确性。澳大利亚统计局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失业率报4.3%,低于9月的4.5%,也好于经济学家预期的4.4%。就业人数增加42,200人,全部为全职岗位,是经济学家预估增加20,000人的两倍多。
9、八成分析师预测美联储12月降息
11月12日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80%的经济分析师预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2月将再次降息25个基点,这一比例较上月略有上升。在受访的105名经济分析师中,有84人预测,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在12月连续第三次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3.50%至3.75%区间;其余的21人预计利率不会变化。
10、欧元区9月工业产出月率 0.2%
欧元区9月工业产出月率 0.2%,预期0.7%,前值由-1.20%修正为-1.1%。 欧元区9月工业产出年率 1.2%,预期2.1%,前值由1.10%修正为1.2%。
11、欧盟向乌克兰提供41亿欧元贷款
当地时间11月13日,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事务的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宣布,当天欧盟向乌克兰拨付41亿欧元宏观金融援助贷款。此举标志着欧盟对乌181亿欧元宏观经济援助贷款全部到位。这笔贷款将以在欧盟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产生的利益偿还。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此笔贷款将为乌克兰维持国防、公共服务运转并推进必要的改革提供支持。(央视新闻)
12、IEA月报:预计第四季度石油需求增长将放缓
IEA月报: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测为78.8万桶/日(此前预计为71万桶/日)。预计2026年总需求平均将达到1.047亿桶/日。自一月以来,全球供应量增加620万桶/日。10月份非欧佩克+供应量增加8万桶/日。预计2025年总需求平均将达到1.039亿桶/日。预计2025年,非欧佩克+的供应量将增长170万桶/日。预计第四季度石油需求增长将放缓,而供应将进一步增加。由于欧佩克+产量下降,10月份全球石油供应环比下降44万桶/日。2025年全球石油供应量将增加310万桶/日(先前预测为增加300万桶/日)。2026年全球石油供应总量将比需求量高出409万桶/日(先前报告预测为397万桶/日)。
13、美国30年期国债拍卖中标收益率超过发行前交易水平
美国财政部发行250亿美元30年期国债中标收益率4.694%,纽约时间下午1点投标截止时的发行前交易水平为4.684%,当时该期限收益率较前一日上升约1个基点。投标结果公布后,该期限收益率升至盘中高点,较周三收盘上升约3个基点,5年/30年期收益率差回升至100个基点以上,较前一日扩大约0.5个基点。
14、国际能源署连续第六个月上调全球石油供应过剩量预测
在OPEC+持续恢复供应、需求增长依然疲软之际,国际能源署(IEA)连续第六个月上调对明年全球石油过剩量的预期。报告称,2026年全球石油日供应量将比需求多出约400万桶,较上月预测略有增加。IEA指出,全球石油“供需平衡日益失衡”,该机构自6月以来每月都上调过剩量预期。IEA石油市场与行业部门负责人Toril Bosoni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表示:“我们看到全球原油供应仍在持续增加,而需求增长相对温和。”
15、国际油价13日微涨
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20美分,收于每桶58.69美元,涨幅为0.34%;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30美分,收于每桶63.01美元,涨幅为0.48%。
16、现货黄金跌0.54%
周四纽约尾盘,现货黄金跌0.54%,报4172.84美元/盎司,北京时间20:59刷新日高至4245.23美元,02:23出现一波短线跳水——从4200美元关口跌至4145.55美元刷新日低。COMEX黄金期货跌0.96%,报4173.00美元/盎司。
17、美元指数13日下跌
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当天下跌0.34%,在汇市尾市收于99.156。截至纽约汇市尾市,1欧元兑换1.1635美元,高于前一交易日的1.1586美元;1英镑兑换1.3190美元,高于前一交易日的1.3130美元。1美元兑换154.47日元,低于前一交易日的154.72日元;1美元兑换0.7927瑞士法郎,低于前一交易日的0.7978瑞士法郎;1美元兑换1.4033加元,高于前一交易日的1.3998加元;1美元兑换9.3983瑞典克朗,低于前一交易日的9.4493瑞典克朗。
18、加密货币已进入确认熊市阶段
比特币价格跌至97956美元,抛售潮持续发酵。自10月初以来,其市值已蒸发超4500亿美元。10X研究公司表示,加密货币已进入确认熊市阶段,具体表现为ETF资金流入疲软、长期持有者抛售以及市场动能减弱。下一关键支撑位为93000美元。
19、美股周四大幅收跌
市场正进行大规模板块轮动,科技股仍令主要股指承压。尽管美国政府已在创纪录时长停摆后重新开门,投资者对利率前景的悲观情绪仍在加剧。道指跌797.60点,跌幅为1.65%,报47457.22点;纳指跌536.10点,跌幅为2.29%,报22870.36点;标普500指数跌113.43点,跌幅为1.66%,报6737.49点。
国 内 财 经
1、全国中小企业工作座谈会在重庆召开
全国中小企业工作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会议强调,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以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重点做好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工信部)
2、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积极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立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接受访谈表示,针对部分地方政府以行政权力干预扭曲市场机制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将围绕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快提高公平竞争审查能力,在各类政策文件出台之前加大审查力度,从源头防止不当市场干预行为;健全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治理规则,推动消除要素获取、资质认定、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壁垒;积极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立法,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
3、央行: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97万亿元
11月13日,央行数据显示,10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74.54万亿元,同比增长6.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61万亿元,同比增长6.5%。 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97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739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17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26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7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3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32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975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85亿元。 10月末,外币贷款余额5546亿美元,同比下降3%。前十个月外币贷款增加125亿美元。
4、央行:前十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3.32万亿元
据央行数据,10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332.92万亿元,同比增长8.3%。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325.55万亿元,同比增长8%。前十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3.3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3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4447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2.09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6.66万亿元。10月末,外币存款余额1.0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前十个月外币存款增加1866亿美元。
5、央行: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9万亿元
初步统计,2025年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3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4.52万亿元,同比少增1.16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1146亿元,同比少减1627亿元;委托贷款增加1082亿元,同比多增1456亿元;信托贷款增加2160亿元,同比少增157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16亿元,同比多增298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82万亿元,同比多136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1.95万亿元,同比多3.7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863亿元,同比多1875亿元。
6、央行:2025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72万亿元
初步统计,2025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7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7.01万亿元,同比增长6.3%;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15万亿元,同比下降16.9%;委托贷款余额为11.34万亿元,同比增长1%;信托贷款余额为4.52万亿元,同比增长5.6%;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15万亿元,同比下降2.2%;企业债券余额为33.68万亿元,同比增长4.9%;政府债券余额为93.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2%;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2.11万亿元,同比增长4.1%。
7、央行: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5.13万亿元
央行: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5.13万亿元,同比增长8.2%。狭义货币(M1)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2%。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前十个月净投放现金7284亿元。
8、10月M1-M2剪刀差较去年低点收窄8.1个百分点
11月13日,央行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5.13万亿元,同比增长8.2%。狭义货币(M1)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6.2%,较去年9月低点(-3.3%)回升9.5个百分点,较今年年内低点(2月份0.1%)回升6.1个百分点。10月末,M1-M2剪刀差为-2%,较上月-1.2%略有波动,但仍较去年9月收窄8.1个百分点,表明更多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需求回暖等积极信号。
9、央行:10月份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41万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10月份,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1.41万亿元,其中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分别为1.09万亿元、0.32万亿元;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为0.65万亿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0.27万亿元、0.38万亿元。
10、央行上海总部:10月上海地区非银存款增加2677亿元
11月13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2025年10月份上海货币信贷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0月份,上海地区人民币贷款增加178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2366亿元。具体来看,贷款方面,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78亿元,同比多增159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减少7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72亿元。外币贷款增加25亿美元,同比多增26亿美元。存款方面,10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366亿元,同比多增145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158亿元,同比多减1119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92亿元,同比少减309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384亿元,同比多增20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677亿元,同比多增954亿元。外币存款增加12亿美元,同比多增39亿美元。
11、多家中小银行中长期定存产品密集下架
近期,多家中小银行存款调整动作密集:不仅集中下架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产品,部分机构更明确取消5年期定期存款产品,与此同时,不少银行还同步下调了各期限存款利率。受访人士表示,银行此举的核心目的是主动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通过压降中长期存款的规模与成本,能够有效缓解经营压力。更为关键的是,基于市场对利率下调的一致预期,银行通过调整产品类型或利率定价来引导存款行为,能够强化对被动负债的主动管理,进而缩短负债平均到期时间、提升重定价机动性。未来,预计将有更多中小银行跟进调整长期限存款产品。
12、今年前10月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超万亿元
从水利部了解到,今年1—10月,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094.7亿元,实施各类水利项目4.6万个,新开工水利项目2.8万个。其中,新开工湖南省洞庭湖区重点垸堤防加固二期、广东黄茅峡水库、广西邕北灌区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水利建设吸纳就业248.4万人,发放就业人员工资470.6亿元。
13、前10月京津冀地区出口1.2万亿元
北京海关1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京津冀地区进出口3.91万亿元。其中,出口1.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5.6%。
14、荆江二期整治工程即将完工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更是横贯中国东中西部的内河航运黄金水道,长江干线航道全长2800多公里,货运量连续多年居世界内河首位。《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升黄金水道功能,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2024年9月底开工,主体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完工。工程完工后,将大幅提升长江黄金水道中游通过能力,4.5米水深航道通达宜昌并上延至重庆,5000吨级船舶可全年经由长江荆江段直达重庆。(央视新闻)
15、世界三大港口集团布局黄石
11月11日,在长江(黄石新港)水铁联运供应链合作大会上,黄石市与深圳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超过160亿元投资重仓黄石新港园区。至此,这座延绵14公里岸线的长江中游最大单体港,成为世界三大港口集团战略布局的交汇地。深圳盐田港是全球最大的单体集装箱码头之一,每日有超4万标准集装箱发往世界各地。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居全球首位,集装箱吞吐量位列世界第三。
16、中指研究院:居民购房节奏出现后移
中指研究院发布《2025年10月居民置业意愿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购房释放节奏出现后移。10月底居民购房计划出现不同程度延迟,其中半年内购房计划占比约为16%,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半年到2年内购房占比出现增加,环比提升3.3个百分点,其中半年到1年内计划购房占比环比提升1.7个百分点,1到2年内计划购房占比环比提升1.5个百分点。整体来看,楼市营销节点过后,营销力度出现下降,居民购房计划出现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