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长江现货1#镁均价报1780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00元,虽未出现大幅波动,但结合近期行业供需格局及宏观动态,这一调整背后折射出短期市场的供需博弈逻辑。
需求端疲软是本次镁价回调的核心驱动因素。从下游市场表现来看,作为镁材消费主力的汽车及铝合金加工行业短期需求释放不足。行业监测显示,11月以来国内主要汽车整车厂排产节奏较10月有所放缓,尤其是传统燃油车板块环比降幅达5%,而新能源汽车领域虽保持增长,但镁合金零部件配套需求尚未形成规模性突破,短期内对镁价的拉动作用有限。同时,11月上半月镁行业出口订单表现平淡,据市场人士透露,由于9月份出口需求已提前释放,11月新增海外订单数量同比下滑约8%,内外需同步承压下,下游采购多以按需补货为主,对高价货源接受度偏低。
成本端支撑减弱进一步为价格回调提供了空间。镁生产的核心原材料煤炭价格近期呈现稳中有降态势,11月中旬动力煤长协价较月初下跌2.3%,直接降低了镁冶炼企业的生产成本。尽管11月首周曾因煤价上涨推动镁价短暂回升,但随着煤价回归平稳,成本对镁价的支撑力度减弱,部分镁厂为维持出货节奏,主动小幅下调报价以吸引订单。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镁厂利润处于中等水平,大幅降价意愿不足,这也使得本次回调幅度相对温和,未出现恐慌性下跌。
供给端的相对稳定则限制了价格的下行幅度。从行业供给格局来看,国内镁产能集中度持续提升,近日闻喜县镁基新材料及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集群名单,该集群具备年产30万吨金属镁、12万吨镁合金的加工能力,产能占全国的21%,其中山西银光华盛镁业等龙头企业生产运行稳定,未出现大规模扩产或减产动作,市场供给保持均衡状态。这种供需紧平衡的格局使得镁价在短期回调中仍有底部支撑,避免了大幅波动的出现。
值得关注的是,短期价格波动并未改变镁产业的长期增长逻辑。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原镁产量已突破百万吨大关,全球占比高达91%,产业话语权持续提升,同时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对镁材的需求潜力正在逐步释放,预计到2030年全球每辆新能源汽车镁用量将从当前5公斤升至40公斤。长期来看,随着镁合金材料在轻量化、高强度领域应用的不断突破,产业成长空间清晰可见。
短期内镁价或将维持17500-18000元/吨的区间震荡走势,后续需重点关注两大核心变量:一是12月汽车行业“年终冲量”带来的需求提振效果,二是冬季环保限产政策对供给端的潜在影响。对于投资者和产业链企业而言,短期需关注供需数据变化,长期则可聚焦镁合金精深加工及高端应用领域的投资机会。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