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德时代在互动平台披露钠离子电池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展,其自主研发的钠新电池凭借低温性能、安全特性及低碳优势,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开拓提供全新解决方案。该电池能量密度达175Wh/kg,支持纯电车型实现超500公里续航能力,可覆盖国内40%以上乘用车市场需求。通过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认证的钠新电池,在-40℃极寒环境下仍能保持90%电量输出,且通过电钻穿透、挤压等极端安全测试,热失控风险较锂电池降低80%。
技术突破方面,宁德时代创新采用硬碳-普鲁士白复合正极体系,通过纳米级固态电解质界面修饰技术,将锂枝晶生长抑制效率提升40%,电芯循环寿命突破1万次。其特有的蜂窝状双核温控架构,可在8分钟内将电池组从-30℃升温至最佳工作区间,能耗较传统加热方式降低60%。在制造工艺上,自主开发干法电极涂布技术,使单电芯生产能耗降低25%,良品率提升至92%,为规模化量产奠定基础。
市场布局层面,钠新电池包已实现与20号、25号标准换电包的100%兼容,适配所有采用标准包/换电架构的车企车型。目前公司正与多家主流车企推进开发合作,首款搭载车型预计2026年二季度量产交付,覆盖A00级至B级主流市场。产能方面,宜宾工厂专用产线已建成,2025年底将形成10GWh年产能,2026年规划产能突破30GWh。
行业分析指出,钠电池产业化将重构新能源产业格局。其原料钠元素储量是锂的420倍,且分布均匀,可降低我国70%锂资源进口依赖。测算显示,当钠电池市占率达30%时,我国每年可减少锂资源进口200万吨,相当于再造3个青海盐湖锂资源基地。随着八部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实施,2027年钠电池在新型储能装机占比有望提升至20%,带动产业链投资超500亿元。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钠电体系突破标志着新能源发展从"资源依赖"迈向"能源平权",通过构建覆盖全场景的钠-锂-氢多核技术矩阵,公司将持续推动能源利用效率革命。市场预计,2025年国内钠电池出货量将超7GWh,2030年突破200GWh,形成万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