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5 日,长江现货 1# 白银均价报 11820 元 / 千克,较前一交易日下跌 55 元;而期货市场却逆势走强,截至 11:00,沪白银主力 2512 合约报 11804 元 / 千克,较前一日上涨 107 元,涨幅达 0.91%。这种现期背离的背后,是即时供需博弈与宏观政策预期的剧烈碰撞,而美联储释放的宽松信号成为左右市场走向的核心变量。
现货回调:即时供需与国际联动的双重压制
长江现货白银的小幅下跌,本质上是短期供需失衡与国际现货联动的结果。从国际市场看,伦敦银现当日报 51.839 美元 / 盎司,较前一日下跌 0.19%,国际现货的弱势传导直接影响国内现货定价基准。国内市场方面,下游加工企业的观望情绪加剧了现货压力 —— 进入 10 月中旬,传统白银消费旺季逐步收尾,首饰、电子元件等领域采购需求环比回落,而上游冶炼企业产能保持稳定,短期供需格局偏向宽松,导致现货价格承压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现货市场的调整幅度相对温和,并未出现恐慌性抛售。这与白银的工业属性支撑密切相关: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对白银的长期需求仍在增长,据行业测算,每辆新能源汽车的白银用量较传统燃油车高出约 50%,光伏组件生产中银浆的核心地位短期内难以替代,这种刚性需求为现货价格提供了底部支撑,使得回调幅度控制在合理区间。
期货走强:宏观宽松与资金共振的驱动
沪白银主力合约的逆势上涨,核心驱动力来自宏观政策预期的升温与资金面的主动布局。10 月 15 日凌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释放关键宽松信号:他明确暗示美联储可能在未来数月停止收缩资产负债表,并承认货币市场出现紧缩迹象,同时提及劳动力市场疲软信号增多,为 10 月底再次降息 25 个基点奠定了基调。这一表态直接削弱了美元的吸引力,当日美元指数下跌 0.1461% 至 98.9013,较前一日显著回落,而白银作为以美元计价的贵金属,持有成本随美元走弱同步下降,期货市场率先做出反应。
国际贵金属市场的联动效应进一步强化了涨势。当日纽约银期货上涨 0.90% 至 51.08 美元 / 盎司,伦敦金现突破 4182 美元 / 盎司,贵金属板块整体回暖带动白银期货情绪升温。资金面的积极动作更为关键,沪白银主力合约当日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明显放大,多单资金主动增仓布局,反映出市场对宽松周期下白银估值修复的一致预期,推动期货价格快速脱离低位。
后市展望:现期背离或将逐步收敛
短期来看,白银现期背离的格局可能持续 1-2 个交易日,核心在于现货市场的滞后性与期货市场的前瞻性博弈。现货端需等待下游补库需求释放,而期货端将聚焦 10 月底美联储议息会议动向,若降息落地,期货涨势有望进一步延续。
中长期而言,白银的 “贵金属属性 + 工业属性” 双重逻辑仍具支撑。宏观层面,全球央行宽松周期开启预期、美元指数长期走弱趋势,将持续强化白银的金融属性价值;产业层面,新能源与高端制造的需求爆发正在重构白银的供需格局。机构分析指出,随着现期价差逐步扩大,套利资金的介入与现货需求的回暖将推动价格回归一致,投资者需重点关注鲍威尔后续表态与国内现货库存变化。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