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碳中和到人工智能,所有顶级风口都绕不开同一种基础材料。作为光伏组件与半导体芯片的共同源头,多晶硅已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筹码,多晶硅作为一种由无序排列的硅晶粒构成的半导体材料,兼具金属导电性与可调控的半导体特性,是支撑光伏新能源与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础原料,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在应用层面,多晶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关键材料,以其为基础的光伏组件凭借均衡的性价比成为集中式与分布式光伏项目的主流选择,有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同时,高纯度的电子级多晶硅也是半导体产业的根基,作为芯片制造中硅片的起点材料,承载着从处理器到功率器件等各类集成电路,支撑整个数字经济发展。此外,在半导体照明、电子封装和太赫兹技术等前沿领域,多晶硅也凭借其电学与光学特性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作为连接绿色能源与数字科技两大关键赛道的重要枢纽,多晶硅的发展态势已成为观测全球科技与产业演进的重要风向标。
价格走势趋势
据长江有色金属网获悉,11月上中旬以来,长江综合市场多晶硅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走势,期初均价为49750元/吨,至11月20日回落至49500元/吨,累计下跌250元/吨,跌幅0.50%。价格主要在49000-50000元/吨区间内波动,反映出市场情绪不稳、多空博弈加剧的特征。其中11月4日单日下跌250元/吨,成为本阶段主要跌幅来源,此后价格在49500元/吨附近逐步企稳,整体进入弱势盘整格局,显示当前市场缺乏明确方向性驱动,处于供需再平衡的调整阶段。
供应端:区域性减产主导,成本支撑显现
西南地区因季节性水电供应下降导致部分产能减产,是供应收缩的主因。尽管西北有新产能释放,但难以完全弥补缺口,整体供应趋于收紧。同时,生产成本因电价上调有所抬升,对价格形成一定底部支撑。
需求端:淡季特征明显,产业链传导不畅
行业步入传统淡季,终端光伏项目推进放缓,除少量集中式项目外,整体需求支撑不足。下游硅片、电池片等环节库存高企,企业采购意愿低迷,多以消化现有库存为主,市场成交清淡。
短期展望:震荡筑底,等待破局
当前多晶硅价格在行业成本线附近徘徊,预计短期内将延续震荡格局。若出现实质性供给收缩或库存快速去化,价格有望温和回升;若下游需求持续低迷,则不排除再次下探成本支撑的可能。西南地区季节性减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应压力,而欧洲市场回暖与国内分布式项目的推进可能成为需求端的关键变量,但产业链各环节的高库存仍是抑制价格反弹的主要阻力。
总结与风险提示
多晶硅市场短期以震荡筑底为主,中期在成本与技术双轮驱动下逐步出清落后产能,长期则伴随能源转型与半导体发展持续成长。企业需重视技术研发、成本管控与市场多元化,以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需重点关注政策执行、贸易环境变化、需求复苏节奏等不确定因素对市场的影响。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