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一、锂电龙头开启“TWh时代”新赛道,多元应用驱动产业全面升级
近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指出,锂电池产业正“加速进入‘全域增量时代’”,电池应用场景已从乘用车扩展至商用车、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等多元领域。随着全球动力电池产量正式突破1TWh,一场围绕新场景、新技术、新生态的行业竞争全面展开。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达1170GWh,同比增长24%,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与储能市场快速崛起的背景下,eVTOL、人形机器人、电动船舶等新兴领域正成为锂电需求新增长点。据预测,至2030年,eVTOL、机器人等领域锂电池需求将分别达到30GWh、100GWh。
面对新需求,技术迭代加速推进。全固态电池成为竞争焦点,宁德时代计划于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国轩高科全固态电池中试线也已贯通。政策层面亦同步发力,工信部正牵头编制《“十五五”新型电池产业发展规划》,旨在引导产业差异化布局,防范低水平重复建设。
当前,龙头企业纷纷布局多元场景。宁德时代电池已应用于近900艘电动船舶及多款eVTOL飞行器,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也相继发布面向储能、航空等领域的新产品。随着产业从“单点高增”迈向“体系化创新”,锂电行业正进入以协同发展与技术突破为特征的新周期。
资讯二、龙蟠科技获450亿元磷酸铁锂大单,新能源产业链频现重磅动态
11月24日,龙蟠科技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与楚能新能源子公司签署《补充协议二》,将2025年至2030年期间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应量由原15万吨大幅提升至130万吨。据估算,新旧协议合计销售总金额预计超过450亿元。此举显著增强龙蟠科技未来业绩确定性,反映下游电池企业积极锁定核心材料产能。
同日,东方锆业宣布,全资子公司沁阳东锆将投资7.37亿元,分两期建设年产6万吨新能源电池级氯氧化锆及1.2万吨锆铪分离高纯氧化物项目。该投资旨在把握锆材料在电池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机遇,推动公司向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
综合来看,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近期动作频繁,从材料供应、产能布局到跨境资源权益维护,均显示出行业在快速扩张中持续强化供应链稳定与战略布局。
资讯三、中石化与LG化学联手开发钠电池材料,MOFs技术产业化进程加速
在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研究的背景下,中国石化与LG化学于近日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此举标志着MOFs这一前沿材料正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有望突破钠电池发展的技术瓶颈。
MOFs材料因其可定制化的孔道结构和超高比表面积,被誉为“万能积木”。研究表明,将其作为电极涂层或界面缓冲层,可显著提升钠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与能量密度。中国科学院等机构近年来的多项成果已为其产业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双方合作将聚焦正极、负极等关键材料研发,目标市场明确指向储能系统与低速电动车领域。业内分析指出,钠资源储量丰富、成本低廉,若能在材料技术上实现突破,将在特定应用场景形成对锂电池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预测,中国钠离子电池市场规模有望从2025年的10GWh增长至2034年的292GWh。当前国内在建产能约10GWh,产业链正处于规模化爆发前夜。此次两大巨头跨界合作,将进一步推动钠电池降本增效,加速其商业化进程。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陈俊松指出,MOFs材料的结构可设计性为能源材料提供了全新思路,未来有望实现“量体裁衣”式的精准开发。随着产学研协同深化,钠电池有望在细分市场形成重要补充,构建多元化的能源存储体系。
【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