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电消息,全球最大铜生产商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在2026年度铜供应谈判中抛出重磅报价:向中国客户提出的供应溢价(较LME基准价)至少为每吨335美元。这一价格较2025年的89美元/吨大幅上涨276%,部分买家收到的报价甚至高达350美元/吨,创下近年同期谈判溢价新高,引发国内铜产业链广泛关注。
区域报价分化 韩国买家遭遇“史上最高”溢价
此次谈判中,Codelco明显采取了区域差异化定价策略。在面向中国客户报出335-350美元/吨溢价的同时,其向韩国买家提出的溢价达到创纪录的365美元/吨,较中国市场最高报价还高出15美元/吨。业内分析指出,这一差异化策略或与不同区域市场需求强度、库存水平及采购规模相关。韩国电子制造业对高纯度铜需求刚性较强,且库存周转速度快,Codelco此举或意在最大化区域市场利润。
作为全球铜消费大国,中国常年占据全球铜消费量的50%以上,在国际铜贸易谈判中享有一定议价优势。但从此次报价来看,Codelco的溢价提价幅度远超市场预期。据国内某大型铜进口企业采购负责人透露,此前行业普遍预测2026年铜供应溢价或在200-250美元/吨区间,此次335美元/吨的底价已大幅突破预期上限,目前双方仍处于僵持的谈判阶段。
供需双重驱动 溢价暴涨逻辑清晰
Codelco此次大幅上调溢价,核心源于供给端收紧与需求端恐慌性囤货的双重驱动。供给端方面,Codelco旗下核心矿山产能持续承压,其中Chuquicamata等大型矿山因设备老化、开采深度增加等问题,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叠加此前旗下最大地下铜矿El Teniente在2025年8月发生致命事故后,当月产量同比骤降25%至9.34万吨,跌至20年来最低水平,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供应能力的担忧。与此同时,智利其他矿企也纷纷下调产量预期,安托法加斯塔(Antofagasta)将2025年产量指引下调至66万-70万吨,较原预期减少8%,整体供给收缩态势明显。
需求端的不确定性则助推了溢价上涨。当前美国铜关税政策走向不明朗,市场担忧后续铜进口流通环节可能受限,部分贸易商和下游企业提前启动囤货预案,导致短期需求集中释放。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全球主要铜港口库存环比下降12%,其中中国青岛港铜库存降至5年来同期低位,供需紧平衡格局为Codelco提价提供了支撑。
进口成本陡增 下游加工企业承压
对于中国铜产业链而言,溢价大幅跳涨将直接推高进口成本。以2025年中国从Codelco进口约80万吨铜计算,若按335美元/吨溢价测算,较2025年将新增进口成本约1.97亿美元。分析师指出,尽管中国作为最大消费国在谈判中仍有议价空间,但即便溢价最终降至300美元/吨,进口成本仍将同比增加180%以上。
成本压力将主要传导至下游加工环节。国内铜加工企业多采用“基准价+溢价”的采购模式,溢价上涨难以快速完全传导至终端产品。以家电行业为例,铜材占空调外机成本的20%左右,溢价上涨将直接导致单台空调外机成本增加约50元。而新能源汽车、电力设备等行业因铜用量更大,受影响程度更深。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采购总监表示,若溢价维持高位,企业毛利率可能被压缩2-3个百分点,后续或将考虑调整产品定价或寻找替代材料。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Codelco的高溢价报价或引发连锁反应,其他国际铜生产商可能跟风提价,进一步推升全球铜贸易成本。短期来看,国内企业或通过增加废铜替代、优化库存管理等方式缓解压力;长期则需加强与海外矿山的合作布局,提升资源自主保障能力。后续需重点关注Codelco与中国企业的谈判结果,以及美国关税政策、全球矿山产能释放等关键变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