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长江现货1#电解锰均价报收15100元/吨,较前日上涨100元。这一价格异动背后,是政策红利释放、新能源需求爆发与供应端结构性收缩的三重共振,标志着电解锰行业进入“政策驱动+产业升级”的新周期。
政策东风:免税窗口期激活国际需求
欧盟9月9日生效的豁免清单未强制绿电追溯要求,中国85%锰制品因此符合免税标准,直接降低企业成本8%-12%。这一政策调整不仅提升国产锰制品国际竞争力,更刺激巴斯夫等国际巨头紧急追单1.8万吨,形成需求端第一波冲量。国内方面,发改委第三批30万吨收储提前启动,首批12亿元资金直达企业账户,收储直接减少流通库存,叠加第二批27.7万吨收储资金已消化56%库存,供需平衡被打破。海关数据显示,1-8月电解锰出口量同比增长18%,对欧盟、东南亚免税订单占比达65%,政策红利已转化为实质需求。
需求引擎:新能源赛道成核心增长极
动力电池领域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宁德时代重启采购锁定南方锰业3万吨产能,比亚迪收回钠电池减锰计划转而加码磷酸锰铁锂,秦L单月装车量突破4万辆,高端锰制品溢价率扩大至22%。新能源赛道年复合增长率达18%,成为拉动需求的主引擎。钢铁行业虽面临房地产低迷压力,但300系不锈钢产量占比超50%,对电解锰刚性需求仍存,基建项目开工节奏放缓被新能源用钢增量对冲,整体需求呈现结构性分化。电子行业方面,5G基站、数据中心建设带动电解电容用锰需求增长12%,高纯电解锰在半导体封装材料应用突破,纯度达99.999%满足第三代半导体制造需求。
供应收缩:限电与集中度提升双杀产能
云南限电导致楚雄州35%产能冻结,电价0.67元/度已碾碎中小厂利润空间,复产率不足15%。宁夏天元等龙头企业获发改委输血,复产率高企,行业集中度CR5突破50%,形成“寡头控盘”格局。印尼纬达贝园区40万吨锰铁投产虽冲击亚洲市场,但中国通过“矿产+加工”一体化模式巩固资源控制力,海外基地产能占比达25%,有效对冲进口冲击。技术层面,离子交换法、电解沉积法等新工艺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纳米级锰基材料在固态电池应用取得实验室阶段能量密度提升30%的突破。
风险与展望:地缘博弈与技术替代并存
未来价格走势面临三重变量:欧盟碳关税倒计时使出口成本增200欧元/吨,加蓬Eramet港口锰矿库存激增至85万吨可能低价冲击;固态电池无锰化趋势、氢冶金技术减少炼钢锰耗形成长期压力;但磷酸锰铁锂与三元材料的市场份额争夺、锰基富锂材料研发突破又为需求注入新动能。中研普华预测,2025-2027年价格波动区间将收窄至14000-16000元/吨,地缘风险与技术创新将成为主要变量。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