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川邛崃经济开发区内,泓力新能源(成都)有限公司首块锰酸锂电池正式下线。从签约到投产仅用86天,这一速度不仅刷新了邛崃产业建设纪录,更成为西部新能源产业链布局加速的标志性事件。
作为全球锰酸锂电池细分市场头部企业,泓力新能源成都项目总投资11亿元,占地132亩,规划年产10亿只锂电池,预计满产后年产值达25亿元。项目时间轴密集得令人惊叹:2024年10月首次考察,12月完成注册,2025年2月破土动工,5月即投产。邛崃市政府专班与企业“双向奔赴”贯穿全程——政府提前完成土地平整、要素保障,企业同步启动设备采购和产线设计,实现“厂房封顶即设备入场”。这种“时间折叠”模式,将传统8-12个月的建设周期压缩至86天,被业界称为政企协作的“教科书案例”。
邛崃的“介入式服务”深度重塑了营商环境。天新产业园启动专项攻坚计划,项目专员“一对一”跟踪服务,覆盖审批、人才引进、物流协调等全流程。
例如,政府提前对接本地高校储备技术工人,协调铁路货运专线直连厂区,降低企业物流成本30%。这种服务甚至延伸至投产后阶段,专员将协助企业完成政策申报、固定资产入库等运营支持,形成“引进-建设-扩能”闭环。
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放大优势。作为成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主承载地,天新产业园已聚集璞泰来、融捷等32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动力电池正极、负极、隔膜完整产业链。
泓力新能源所需的电解液、铜箔等材料可实现“园区内采购”,采购周期缩短50%以上。这种“不出园区完成配套”的生态,成为吸引头部企业落地的核心竞争力。
邛崃速度的背后,是天府新区“总部+基地”跨区域合作模式的成果。通过承接成都研发成果转化,邛崃以土地、能源成本优势发展制造环节,形成“研发在成都、生产在邛崃”的互补格局。
从行业视角看,西部清洁能源富集、应用市场广阔,正成为锂电池企业降本增效的战略要地。据预测,2025年西部锂电池产能占比将从18%提升至30%,邛崃有望借此跻身全国新能源产业十强县市。
尽管当前24小时生产线已启动,二季度计划完成3000万元产值,8月冲刺满产目标,但产业界更关注可持续性。
邛崃市计划设立20亿元新能源产业基金,支持技术迭代与产业链整合,这或为防范产能过剩、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