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酒业巨头星座品牌(Constellation Brands)7月5日披露,特朗普政府对进口铝征收的50%关税将导致本财年成本增加约2000万美元,这一表态将北美铝产业链的博弈推向台前。尽管墨西哥酒精饮料仍享有关税豁免,但铝罐包装的啤酒需缴纳新税,直接冲击企业利润率。这场看似针对铝业的关税战,实则暴露了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跨国企业与政策制定者的深层矛盾。
成本传导:啤酒罐里的“隐形税单”
星座品牌旗下科罗娜、莫德罗等啤酒品牌全部依赖墨西哥进口铝罐,新关税政策使其每吨铝成本增加约1200美元。尽管公司CFO加尔斯·汉金森强调“难以完全转嫁成本”,但市场已作出反应:其股价年内累计下跌31%,市值蒸发超130亿美元。耐人寻味的是,加拿大铝业协会披露,美国对加拿大铝的关税实际执行率仅为申报量的65%,暗示企业可能通过转口贸易规避部分成本,但这一灰色操作面临海关审查风险。
供应链重构:加拿大铝业的“对冲战略”
为应对关税冲击,加拿大铝企正加速产能升级。Aluminerie Alouette斥资11亿美元扩建魁北克冶炼厂,预计2026年产能提升至65万吨,较现有水平提高40%。这一动作不仅为满足美国需求,更意在抢占欧洲市场——欧盟因碳关税对进口铝加征额外费用后,加拿大铝材在汽车制造领域的竞争力显著增强。加拿大铝业协会CEO Jean Simard透露,若美国关税持续至2026年,政府可能启动“行业稳定基金”,通过税收抵免或低息贷款缓解企业压力。
产业暗战:定价权与政策博弈的拉锯
美国铝业(Alcoa)的财报显示,2025年Q1因关税损失2000万美元,Q2预计损失扩大至9000万美元,但其股价却逆势上涨12%,反映市场对关税长期化的预期。这种矛盾源于美国本土冶炼产能的结构性缺陷:尽管关税旨在振兴本土产业,但美国铝冶炼产能仅67万吨(不足中国1/4),且重启闲置产能需360万吨增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替代进口。与此同时,墨西哥Alcoa北美公司通过“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垂直整合,将综合成本控制在每吨2500美元以下,成为关税下的隐形赢家。
消费端裂变:啤酒罐的“绿色革命”
关税压力正倒逼行业技术变革。星座品牌与波尔公司(Ball Corporation)合作开发轻量化铝罐,单罐铝用量从13.6克降至9.8克,单箱成本节省0.35美元。这种“减量化”策略若普及,可使美国啤酒业年铝耗量减少12万吨,相当于减少30艘货轮的进口量。但环保升级需要全产业链配合——美国铝回收率已从2019年的50%提升至2025年的68%,但再生铝产能仍落后需求增速,导致原生铝价格维持高位。
地缘镜像:北美铝业的“去中国化”困局
尽管美国试图通过关税重塑铝供应链,但中国仍是全球最大再生铝生产国(2025年占比35%)。加拿大铝企为规避关税,开始从中国进口再生铝锭加工成高端产品再出口,这种“迂回策略”使中国再生铝对美实际出口量同比激增45%。更值得关注的是,欧洲铝业协会已向WTO提起诉讼,指控美国关税违反自由贸易协定,若裁决成立,可能引发全球铝产业链的二次震荡。
在安第斯山脉的铜矿与北美的铝冶炼厂之间,一场关于资源定价权的暗战正在升级。当关税成为贸易博弈的常规武器,企业唯有在合规成本与技术创新间找到平衡点,方能在撕裂的全球供应链中守住阵地。
本文内容仅供参阅,请仔细甄别!长江有色金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