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宝钢股份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这场被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的会议透露出钢铁行业龙头在弱周期中的生存智慧与战略野心。
尽管行业仍处寒冬,但宝钢通过产能整合、产品迭代和全球化布局,正试图撕开一道逆势突围的口子。
逆势增长背后的“韧性密码”
2024年,宝钢股份全年实现利润总额93.39亿元,2025年一季度利润总额32.92亿元,同比增幅显著。
在钢铁行业整体利润同比腰斩的背景下(,这一成绩的取得尤为不易。
董事长将核心归因于“多基地协同”和“降本增效”两大抓手:通过整合山钢日照、参股马钢有限等举措,宝钢控股及施加重大影响的产能突破8000万吨,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化空间进一步释放。
值得注意的是,宝钢的现金流管理能力成为关键护城河。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增长9.6%至277.36亿元,资产负债率降至39.7%,为行业最低水平之一。
这种财务韧性使其在行业低谷期仍能维持每年每股0.20元的分红承诺,并通过累计24.9亿元回购计划向市场传递信心。
战略调整:从“守江山”到“拓疆土”
面对行业估值持续低迷(,宝钢正在重塑增长逻辑。其新一轮“2+2+N”产品战略直指高附加值领域:除巩固汽车板和硅钢(全球第一)的传统优势外,重点布局风电轴承用精品长材、高端厚板等细分赛道。
以参股马钢有限为例,后者在长材装备和转炉工艺上的成本优势,将弥补宝山基地电炉产线的短板,预计每年新增100万吨高利润原坯产能。
智能化转型则成为效率提升的加速器。2024年,宝钢投运智能化算力中心,125个场景实现AI模型应用,热轧轧制过程控制大模型首次突破,推动制造成本再降74.3亿元。这种“技术换成本”的策略,正在重构传统重资产行业的盈利公式。
全球化破局:从产品输出到产能落地
关税壁垒加剧(如韩国、越南加征中国钢材关税)倒逼宝钢调整出海策略。2024年,其出口销量逆势增长3.9%至607万吨,更通过沙特厚板公司项目实现海外全流程钢厂零的突破。
不同于单纯的产品出口,宝钢选择在资源富集地(如中东)建设生产基地,既规避贸易摩擦,又抢占低碳钢需求先机。董事长明确表示,远期1000万吨出口目标将更多依赖海外本地化产能支撑。
这种布局暗含更深层的战略考量: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落地,利用中东地区的绿电资源生产低碳钢,可形成对欧洲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力。
宝钢已研发的风电用钢、氢能储运材料等绿色产品,正通过海外基地切入全球能源转型产业链。
估值重构:周期股如何讲好成长故事
尽管业绩改善,钢铁板块估值仍处历史低位。宝钢管理层对此提出双重应对:一方面通过第四轮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团队利益,另一方面探索“制造+服务”模式提升盈利稳定性。
其在全国布局的加工配送中心已为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提供材料定制服务,这种深度嵌入客户供应链的能力,或将部分对冲周期波动影响。
资本市场更关注其产能整合的协同效益。以90亿元收购马钢有限49%股权为例,16%的溢价主要源于土地增值和产线协同潜力,对比同业并购案例属于合理区间。
若宝钢能复制山钢日照的整合经验(参股后吨钢成本下降8%),马钢有限有望释放年均10亿元以上的降本空间。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