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全球锂业巨头天齐锂业(002466.SZ)发布一季度财报,实现营业收入25.84亿元,同比微降0.02%;归母净利润1.04亿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38.97亿元实现强势扭亏。这一业绩表现标志着公司自2024年行业寒冬后,首次重返盈利轨道。
关键指标解读:
成本优化成效显著:得益于锂矿定价周期缩短,库存锂精矿成本逐步贴近市场价格,锂盐生产成本曲线持续下移;
产能释放对冲价格压力:自产工厂技改及爬坡推动锂化合物产销量同比增长,单季锂盐销量预计突破3.5万吨;
现金流修复: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改善,资产负债率维持28.4%低位,财务风险可控。
一、业绩反转逻辑:定价机制革命与SQM收益共振
1. 锂矿定价机制革命打破成本困局
公司通过缩短控股子公司Windfield锂矿定价周期,解决锂精矿采购与产品销售的时间错配问题:
新购锂精矿成本快速传导至生产端,2025Q1单吨锂盐生产成本降至5.1万元以下,显著低于行业平均;
泰利森锂矿现金成本维持206美元/吨全球最低水平,即便锂精矿价格跌至500美元/吨仍可保持盈利。
2. SQM投资收益修复贡献利润增量
联营公司智利SQM一季度业绩预计同比增长,带动投资收益回升:
2024年SQM税务争议计提的11亿美元减利影响已消除;
彭博社预测SQM 2025Q1净利润同比增幅超30%,天齐锂业按股权比例确认收益约0.8亿元。
二、行业透视:锂价筑底震荡期的生存法则
1. 锂价低位运行下的盈利突围
尽管2025Q1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仅7.58万元/吨(同比下跌35%),但天齐锂业凭借100%原料自给率与矿端成本优势,成为极少数实现盈利的矿石提锂企业。对比赣锋锂业同期亏损3.56亿元,成本控制能力差异显著。
2. 行业格局加速出清
当前锂价已击穿二线厂商8万元/吨现金成本线,2025年全球锂资源过剩量预计达20.2万吨LCE。天齐锂业手握58亿元货币资金及128.5亿元流动资产,抗风险能力远超同业,有望在行业洗牌中抢占份额。
三、战略纵深:垂直一体化构筑长期壁垒
1. 资源端持续强化
格林布什锂矿年产能162万吨,化学级锂精矿三号加工厂建设加速,2026年产能将突破200万吨;
重庆铜梁600吨/年金属锂产能布局固态电池赛道,切入下一代电池技术供应链。
2. 销售模式创新抵御周期波动
推行“长协为主+期货配合+点单补充”组合策略,2025年长协订单占比提升至70%,平滑价格波动冲击。
四、风险与展望:国有化阴云与技术替代挑战
SQM控制权不确定性:智利政府计划2031年收回阿塔卡马盐湖控制权,或影响天齐锂业长期投资收益;
技术替代风险: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加速可能挤压锂需求增长空间,公司正加大固态电池材料研发投入对冲风险。
机构观点:中信证券预计,若碳酸锂价格回升至10万元/吨,天齐锂业2025年净利润有望突破15亿元,当前468亿元市值存在估值修复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