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宝丰储能正极、负极、电解液厂暨宝丰能源四期烯烃新材料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举行。本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总投资规模达31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490亿元,解决社会就业近万人。
作为宁夏首个千亿级民营企业,宝丰集团此次将105亿元砸向磷酸铁锂正极、人造石墨负极和电解液材料生产,看似是跨界新能源的常规操作,实则暗含对产业链话语权的精准把控。25万吨正极材料产能相当于宁德时代2024年全球采购量的18%,15万吨负极材料产能可满足120GWh电池需求——这些数字背后,是宝丰试图在西北打造“储能材料自循环生态”的野心。
在开工现场的展板上,“中国算力之都”的标语格外醒目。这揭示了一个被外界忽略的事实:宁夏作为“东数西算”八大枢纽之一,正在用储能破解算力中心的“能耗魔咒”。
宝丰规划的100GWh储能系统,若以2小时充放周期计算,足以支撑200万千瓦级数据中心实现100%绿电供应。
更值得玩味的是205亿元烯烃新材料项目的技术路径。在煤制烯烃行业普遍陷入“高碳锁定”困局时,宝丰四期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离网型电解水制氢装置,将绿氢掺烧比例提升至15%,使吨烯烃煤耗下降1.2吨。
“灰氢做规模,绿氢提质量”的混搭模式,意外获得了欧盟碳边境税的豁免资格。其生产的茂金属聚乙烯产品,强度指标超越进口产品12%,正在冲击沙特阿美在高端管材市场的垄断地位。
深究这场投资狂飙的底层逻辑,会发现宁东基地正在演绎生产要素的颠覆性重组:光伏电价0.18元/度的成本优势,叠加荒漠土地零出让金的政策红利,让宝丰的度电储能成本比东部同行低30%。
更关键的是,当地政府创新推出的“绿电指标银行”机制,允许企业将多余绿电折算为碳排放权进行交易,这种制度设计使得宝丰项目还未投产已产生碳汇收益。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