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与贸易代表格里尔将率团赴瑞士日内瓦,与中国高级代表团展开自特朗普政府发动新一轮关税战以来的首次高层对话。这场备受瞩目的会晤,不仅牵动全球贸易格局,更在铜等工业金属市场掀起涟漪。
关税博弈成铜价关键变量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后,中美贸易战升级直接推高金属跨境贸易成本。以铜为例,美国4月宣布对进口铜加征关税,导致全球贸易流向剧变——LME亚洲仓库铜库存骤降73%,大量金属被转运至美国以规避关税成本。若此次会谈释放关税调整信号,哪怕仅是“暂停升级”的暗示,都可能缓解当前跨区域库存失衡压力。市场分析指出,关税政策每松动1个百分点,或使全球铜贸易成本下降0.8%-1.2%,直接改善中国、欧洲买家采购意愿。
中国需求韧性支撑金属底气
中国作为全球铜消费核心(占比超58%),其应对贸易摩擦的策略对铜价至关重要。此次中方同意赴日内瓦对话,被解读为“在坚守核心利益前提下释放谈判诚意”。商务部表态“充分考虑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呼声”,暗示中国或通过精准关税豁免或增加自美采购,换取贸易条件改善。若会谈促成阶段性关税稳定,将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铜需求释放提供窗口期。当前上海期货交易所铜现货升水已达近两年峰值,显示国内补库需求强劲,一旦贸易不确定性降低,或触发更大规模采购。
供应链重构风险仍存
尽管会谈被视为缓和信号,但特朗普政府“重塑美国制造业”的目标与中国的产业升级战略存在结构性矛盾。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强调政策旨在“减少对债务融资的依赖”,暗含对华技术封锁和产业链脱钩的长期战略。这种背景下,即便关税暂时稳定,全球铜供应链仍面临“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趋势的冲击。LME数据显示,欧洲库存中62%为俄罗斯金属,受制裁影响流动性受限,若美国推动“去中国化”供应链,欧洲或被迫成为替代供应源,加剧区域性短缺。
市场情绪与基本面角力
短期来看,会谈结果将主导金属市场情绪。若双方达成“暂停加征新关税”等共识,铜价或因风险偏好回升获得支撑;若谈判破裂,关税升级预期将推高避险情绪,但中国可能启动的储备释放或刺激政策或形成对冲。长期而言,铜市走向仍取决于新能源革命带来的增量需求能否抵消贸易摩擦导致的效率损失。高盛警告,若关税战持续,2026年全球铜供需缺口或扩大至80万吨,较当前水平翻倍。
在这场牵动全球金属神经的博弈中,日内瓦会晤或成为观察中美能否找到“竞争性共存”新模式的关键窗口。对于铜市而言,贸易战阴霾与新能源红利的交织,正将价格波动区间推向历史极值。
周三早盘期市行情,沪铜主力2506合约高开上沿,09:00最新开盘价报78260元/吨,涨590元。
长江有色金属网,本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