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格崩塌:需求断崖与技术迭代的致命夹击
2025年一季度,全球锂价遭遇“自由落体式”下跌。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从年初的7.5万元/吨跌至4月底的6.8万元/吨,期货主力合约更是一度下探6.6万元/吨,刷新历史新低。这场暴跌背后,是三重力量的共振:
需求侧“刹车”:新能源汽车增速边际放缓,中国4月新能源车销量环比下降11%;美国储能市场因关税政策冲击,需求骤减76%。
供应过剩加剧:澳洲锂矿发运量逆势攀升,5月首周对华发运量达10.2万吨,环比激增30%,南美盐湖产能同步扩张,全球锂资源过剩量预计达14.1万吨。
成本曲线坍塌:锂辉石CIF价格跌破780美元/吨,较年初下降12%,非洲矿价更跌至757美元/吨,低成本矿山加速挤压高成本产能生存空间。
二、行业分化:盐湖暴利与矿石巨亏的冰火两重天
在这场“成本绞杀战”中,两类企业命运截然分化:
盐湖提锂逆势吸金:盐湖股份、藏格矿业凭借3-4万元/吨的极低生产成本,维持50%以上毛利率,成为行业“避风港”。察尔汗盐湖的卤水提锂技术,使得每吨碳酸锂成本仅为矿石提锂的50%。
矿石提锂深陷泥潭:赣锋锂业、天齐锂业2024年合计亏损近百亿元,锂盐产品毛利率跌至10%以下。澳洲Greenbushes等低成本矿山仍以277澳元/吨现金成本维持扩产,而Mt Cattlin等高成本项目被迫停产。
三、生存法则:技术革命与全球布局的终极突围
面对行业寒冬,企业祭出三大杀手锏:
盐湖技术迭代:青海盐湖通过吸附+膜集成工艺,将锂回收率提升至80%;西藏扎布耶采用电化学脱嵌技术,突破高镁锂比开发瓶颈。
全球资源卡位:紫金矿业收购藏格矿业控制权,锁定察尔汗盐湖资源;赣锋锂业加速非洲Goulamina锂矿投产,资源自给率将达60%。
产业链垂直整合:宁德时代推进钠电池量产,比亚迪在泰国布局“电池+整车”一体化基地,降低对锂资源的单一依赖。
四、未来变局:2026年或成行业分水岭
市场正在酝酿新一轮周期重构:
供需再平衡:Fastmarkets预测2025年过剩量收窄至1万吨,2026年或出现1.5千吨短缺,价格有望触底反弹。
技术颠覆风险:硫系玻璃材料成本仅为铟基产品的1/5,固态电池量产或永久削减30万吨/年锂需求。
地缘政治博弈:美国对华锂电关税税率提升至25%,中企通过墨西哥、东南亚转口贸易重塑供应链,但长期出口份额或下降20%。
五、投资者警示:在刀尖上寻找价值洼地
当前市场呈现三大矛盾信号:
股价与现货背离:A股锂矿板块45个交易日净流出1.46亿元,但盐湖股份、藏格矿业股价逆势上涨6%。
库存与价格悖论:全产业链库存高达13.2万吨,但盐湖提锂企业仍满负荷生产,折射出成本优势企业的战略定力。
资本逆势布局:大中矿业在锂价低谷期推进四川锂矿建设,紫金矿业67亿美元收购阿根廷盐湖项目,押注下一轮周期红利。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