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浙江恒威(股票代码:301222.SZ)在业绩说明会上宣布,其“扣式锂锰电池新建及工厂智能化改造项目”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完成建设并陆续投产。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市场关注,不仅因其契合全球锂电池产业高景气周期,更因公司销售团队已通过前瞻性市场开拓,与客户达成合作意向,为未来订单获取奠定稳定预期。
技术突破与场景适配,扣式锂锰电池成新增长极
浙江恒威此次布局的扣式锂锰电池,凭借体型小、重量轻、高能量密度及长循环寿命等优势,精准切入智能穿戴、汽车电子、物联网设备等新兴领域。
例如,在电子手表、胎压监测器、智能货架价签等场景中,其即插即用、安全环保的特性具有不可替代性。公司通过智能化生产线改造,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确保产品良率与一致性,从而在性能与成本控制间取得平衡。
市场数据显示,全球锂电池需求正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而扣式锂锰电池凭借其在微型设备中的独特定位,成为细分赛道中的潜力品类。浙江恒威提前锁定客户意向,既规避了产能过剩风险,又为项目投产后快速放量提供保障。
多维驱动:从技术壁垒到全球化布局
浙江恒威的竞争力不仅来自产品本身,更源于其多年积累的技术壁垒与全球化战略。2024年,公司营收达7.02亿元,同比增长19.37%;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6.59%。
这一成绩与其在锌锰电池领域的高品质定制化服务密不可分,而扣式锂锰电池的加入将进一步拓宽产品矩阵。
在产能布局上,公司采取“国内+海外”双线并进策略。国内嘉兴基地的智能化改造项目聚焦锂锰电池升级,越南生产基地则主攻高性能锌锰电池,预计2024年底投产。
这一布局既响应了欧洲市场对环保电池的需求(当前对欧出口订单稳步增长),又通过分散产能降低地缘风险。
此外,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4.3%,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均维持健康水平,为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行业竞速: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前景向好,浙江恒威仍需直面行业挑战。一方面,锂电池赛道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技术领先。
公司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41.04%,部分反映出原材料价格波动及新项目投入带来的短期成本压力。
另一方面,国际环保政策升级对电池回收、碳排放提出更高要求,倒逼企业加速绿色转型。
对此,浙江恒威选择以“稳中求进”策略应对。销售端,其坚持“以销定产”模式,避免价格战对利润的侵蚀;生产端,通过自动化产线提升效率,2024年一季度营收仍实现1.44亿元,彰显基本面韧性。
此外,公司计划加强产业链投资并购,进一步整合资源以巩固竞争优势。
展望:锚定需求升级,打开成长天花板
随着智能家居、医疗电子等下游领域扩张,扣式锂锰电池的市场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浙江恒威若能在四季度顺利实现产能爬坡,或可抢占先发优势,推动业绩二次增长。长期来看,其“锌锰+锂锰”双轮驱动模式,既能把握传统消费电池的稳定需求,又能分享新能源浪潮红利,战略卡位价值显著。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