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7日,矿业巨头力拓宣布与美国Indium公司合作首次成功提取原生镓金属,并计划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建设年产能40吨的商业化产线,相当于当前全球总产量的5%-10%。这一突破标志着美西方在关键金属供应链自主化上迈出关键一步,也对中国主导的全球镓产业格局形成直接冲击。
一、事件背景:中美博弈下的镓供应链重构
自2024年12月中国对美实施镓出口禁令以来,美国半导体、军工等领域面临关键材料断供风险。数据显示,2019-2022年美国约90%的镓依赖进口,其中中国为主要供应国。此次力拓与Indium的联合攻关,本质上是美国“关键矿产安全战略”的落地——通过技术合作+本土化生产,构建北美镓供应链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力拓的镓提取技术依托铝土矿伴生资源开发。其位于魁北克的氧化铝精炼厂将作为原料基地,结合Indium在纽约研发的提取工艺,形成“矿石-精炼-提纯”一体化路径。若40吨产能如期释放,北美半导体企业可降低至少15%的采购成本,同时规避地缘政治风险。
二、产业冲击:四大维度重塑全球竞争逻辑
供应格局:从中国单极到中美双核
中国目前掌控全球70%以上的镓产能,主要来自锌/铝冶炼伴生提取。力拓商业化产线投产后,北美将首次形成规模化原生镓供应能力,全球市场份额预计从不足5%跃升至10%-15%。这一变化可能引发下游厂商“双重采购”策略,即同时锁定中、美供应商以分散风险。
技术路线:伴生矿提镓VS独立矿开发
中国镓生产高度依赖电解铝副产品,受制于4500万吨电解铝产能红线及赤泥处理成本。力拓则尝试直接从铝土矿中提取镓金属,绕过伴生资源限制。若其工艺成熟度通过验证(当前处于试点评估阶段),或将推动全球镓资源开发向独立矿种勘探转型。
成本博弈:环保标准与规模效应角力
中国镓产业链已形成“赤泥提镓-6N级纯化-半导体应用”的低成本优势,单吨加工成本较欧美低约30%。但力拓项目获得魁北克政府700万加元资金支持,叠加北美对高污染工序的宽松监管,可能通过政策补贴对冲成本劣势。
地缘定价:镓价或现区域性分化
当前全球镲均价约1800元/千克,但北美市场因供应短缺存在15%-20%溢价。随着力拓产能释放,北美镓价可能向亚洲基准靠拢,而中国出口管制政策将更聚焦于高纯镓(6N+)等高端产品,形成“基础镲全球化、高纯镓区域化”的双轨制价格体系。
三、中国应对:技术护城河与循环经济突围
面对北美供应链崛起,中国镓产业需在三大领域强化竞争力:
纯度壁垒突破:加快6N级以上超高纯镓研发,巩固在氮化镓(GaN)、砷化镓(GaAs)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领域的优势。
再生镓规模化:提升废料回收率至50%以上(当前约40%),通过城市矿山开发降低对原生资源依赖。
绿色冶炼升级:推广乳状液膜分离、树脂吸附等短流程技术,削减赤泥处理成本并突破产能天花板。
四、未来推演:2025-2030年的关键变量
技术扩散速度:若力拓提取工艺被Freeport等美企复制,北美镓产能可能于2027年突破100吨,形成区域性定价权。
中美政策博弈:中国或通过限制镓基半导体技术出口反制,而美国可能将镓纳入CHIPS 2.0法案补贴范围。
替代材料进展:硅基氮化镓(GaN-on-Si)技术若实现成本突破,可能削弱高纯镓需求增长动能。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