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集团2025年的产业升级规划聚焦镍钴、铜贵、化工三大核心领域,通过1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迁,构建“创新引领、协同高效”的新型工业化产业格局。以下从技术路径、产业链协同及战略意义三方面拆解其布局逻辑:
一、镍钴产业:巩固全球龙头地位的技术突破
工艺迭代与产能升级
闪速炉转炉优化:通过工艺参数智能调控及炉体结构优化,提升镍钴金属回收率,降低单位能耗,支撑4N级电解镍产量提升。
镍电解装备自动化升级:引入AI视觉检测、机器人自动剥片等技术,实现电解槽液面精准控制与无人化操作,推动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新材料项目布局:启动高品质镍基新材料项目(如高温合金、医用材料),加速电镍、电钴产品迭代,向航空航天、新能源电池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资源保障与低碳转型
推进夏日哈木镍矿提升改造,打造“标杆矿山”,提升资源自给率;优化贫矿开发技术(如低品位高氧化镁镍矿资源化),将最低可采品位从0.5%降至0.3%。
氢能耦合应用:依托5000吨储氢合金项目投产,探索绿氢冶炼技术,降低镍钴生产碳排放强度。
二、铜贵产业:智能化与绿色化双轮驱动
工艺革新与产能扩张
铜电解技术升级:推广永久不锈钢阴极工艺,优化脱镍净化流程,使阴极铜纯度达99.9999%,电解效率提升15%。
智能工厂建设:在40万吨/年智能铜电解项目中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阳极板智能转运、槽面在线检测及生产数据“一张图”管理,运营成本降低20%。
产业链协同增效
与河西堡工业园区联动,形成“铜精矿—阳极铜—阴极铜”全链条闭环,配套贵金属回收系统(如铂族金属提纯),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布局铜基新材料:发展高精紫铜板带、高强高导铜合金等产品,切入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等高端市场。
三、化工产业:能源结构优化与跨产业耦合
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优化化工能源供给,扩大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占比,与矿山、冶炼系统形成绿电消纳闭环,降低单位产值能耗。
推进重金属废水零排放治理、超低排放改造等项目,实现化工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
跨产业协同创新
氢能产业耦合:利用化工副产氢气,支撑氢燃料电池、储氢合金等新兴业务,打造“绿氢—储能—新材料”价值链。
新材料联动开发:与镍钴、铜产业链协同研发化工催化剂(如羰基镍催化剂)、电池材料前驱体(如磷酸铁锂),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四、战略意义: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
金川集团的升级路径体现了“技术破局+产业链掌控”的双重逻辑:
技术壁垒构建:通过镍钴资源综合利用、铜电解智能化等核心技术,巩固全球镍钴产业定价权,并抢占新材料赛道制高点。
协同效应释放:矿山—冶炼—化工—新材料的全链条耦合,降低外部波动风险(如资源价格、国际贸易壁垒),提升抗周期能力。
新型工业化标杆:以“智慧矿山”“零碳工厂”等场景实践,为传统资源型企业转型提供可复制范本,助力甘肃打造“国家镍钴新材料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