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格走势:剧烈波动后的震荡调整
氧化铝市场自上市以来,价格走势犹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2024年,在供需错配与成本上升的双重推动下,氧化铝期价一度创下5,540元/吨的历史新高。然而,随着广西、山西等地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市场供应格局从紧缺迅速转向宽松,价格断崖式下跌至2,663元/吨(2025年4月6日),跌幅超50%。当前,氧化铝期价在2,800元/吨一线震荡,市场在全面亏损与减产检修的支撑下进入短暂平衡状态。
关键特征:
波动率放大:2025年一季度价格振幅达38%,创历史同期新高;
成本坍塌:铝土矿价格从年初115美元/吨(几内亚CIF)跌至84美元/吨,带动氧化铝完全成本下降255元/吨至3,158元/吨;
库存压力:社会库存仍处399.4万吨高位,上期所仓单突破30万吨,7月到期压力加剧现货流动性风险。
二、供应端分析:产能洪峰与检修潮的博弈
新增产能持续释放,供应压力不减
2025年氧化铝新增产能达1,330万吨,且集中于上半年投产:
•河北文丰:320万吨项目(160万吨已投产);
•广西广投北海:200万吨产能(6-7月分批投产);
•山东鲁北化工:100万吨产能(四季度投产)。
•影响:全年产能增速超12%,远超电解铝需求增速(约3.7%),供需缺口持续扩大。
减产检修难改趋势,实际减产力度有限
•短期检修:山西某大型氧化铝厂计划检修15天(影响产能50万吨),河北某厂检修120万吨/年产线,但多数高成本产能(现金成本>3,200元/吨)仍维持生产;
•亏损容忍度:企业可承受8-12个月亏损,减产意愿薄弱,行业开工率仍维持在85%以上。
三、成本端分析:原料价格回落,支撑作用弱化
铝土矿供应宽松,成本曲线下移
•进口矿激增:几内亚发运量恢复至500万吨/月,国内铝土矿3月产量同比增13%至522.66万吨;
•国产矿替代:贵州、广西低品位矿开采加速,国产矿占比提升至35%,进一步压低综合成本。
亏损扩大与停产困境
•成本倒挂:山西、河南等地氧化铝现金成本已跌破3,000元/吨,但现货价跌至2,800元/吨,全行业亏损率超60%;
•停产成本高:单条产线停产损失达5,000万元/月(含折旧、人工等),企业更倾向“以价换量”。
四、需求端分析:电解铝天花板限制增量空间
内需增长停滞
•电解铝产能瓶颈:国内运行产能已达4,382万吨(距天花板4550万吨仅差1.5%),云南等地复产增量有限;
•加工材需求疲软:铝型材、板带材开工率同比下滑5-8个百分点,压制氧化铝采购意愿。
出口增量杯水车薪
•内外价差收窄:海外氧化铝价格较国内仅高200元/吨,出口窗口关闭,3月出口量环比下降12%;
•反倾销风险:欧盟、东南亚对中国氧化铝发起反倾销调查,出口阻力加大。
五、库存端分析:仓单压力与到期风险并存
库存结构失衡
•隐性库存显性化:社会库存中60%为贸易商囤货,需在二季度前消化;
•港口积压:几内亚至中国航线运费上涨20%,导致进口矿到港延迟,港口库存升至80万吨。
仓单到期冲击
•流动性压力:7月到期的30万吨仓单需转现货抛售,或引发价格踩踏;
•交割规则调整:上期所拟将仓单有效期从1年缩短至6个月,加剧远期合约抛压。
六、核心矛盾与未来展望
三大核心矛盾:
•产能周期错配:2025年新增产能1,330万吨 vs 电解铝需求增量150万吨,过剩量达1,180万吨;
•成本支撑失效:铝土矿价格下行打开成本下限,但亏损未触发大规模减产;
•库存堰塞湖:高库存+仓单到期形成“双杀”,压制反弹空间。
价格推演:
•短期(1-3个月):震荡区间2,700-3,000元/吨,反弹需依赖减产超预期(如北方某500万吨产能永久退出);
•中长期(6个月以上):若产能释放延续,价格或下探2,500元/吨(对应铝土矿70美元/吨成本线)。
七、策略建议与风险提示
交易策略
•空头配置:SS2506合约逢高沽空,止损3,000元/吨,目标2,700元/吨;
•跨期套利:做多2506合约同时做空2509合约,比值目标1:1.02(当前1:1.05);
•产业套保:电解铝厂买入看跌期权(行权价2,600元/吨),对冲原料下跌风险。
风险警示
•上行风险:几内亚政局动荡导致铝土矿断供、国内环保限产加码;
•下行风险:新能源车用铝需求不及预期、印尼镍矿出口禁令升级冲击铝土矿供应链。
总结
氧化铝市场的剧烈波动,本质是“产能扩张惯性”与“需求增长瓶颈”的深度博弈。短期减产检修或带来阶段性反弹,但中长期过剩格局难改。投资者需警惕高库存与仓单到期的流动性冲击,产业端则需加速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未来行业洗牌中,具备低成本资源布局(如几内亚矿权)与技术创新能力(如低碳冶炼工艺)的企业方能穿越周期,而中小产能终将在“成本红海”中黯然退场。
【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不做决策依据,仅供市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