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有色金属网获悉,今日长江现货 1# 锡价报 261000-263000 元 / 吨,均价 262000 元 / 吨,较前一日上涨 1000 元 / 吨,呈现小幅攀升态势。这一价格走势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以下从宏观经济、供应端、需求端及市场情绪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
全球制造业承压
4 月份全球制造业 PMI 连续两个月低于荣枯线,降至 49.1%,其中美洲、亚洲制造业指数均出现下滑,反映出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不足。美国加征关税政策扰动持续,WTO 警告 2025 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可能滑落至 - 0.2%,这对依赖出口的锡产业构成潜在风险。
但需注意,中国制造业 PMI 在 1 月份回升至 50.1%,显示国内需求仍有韧性,或部分抵消外部压力。
美联储政策路径明确
美联储在 5 月 7 日议息会议中维持利率不变,并重申 “数据依赖” 原则,暗示短期内不会降息。尽管市场预期年内仍有三次降息,但鲍威尔强调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美元维持强势,间接抑制以美元计价的锡价涨幅。
国际贸易局势缓和预期
中美关税磋商于 5 月 9 日在瑞士重启,美方释放调整关税信号,尤其在纺织品和消费品领域寻求合作。若谈判取得进展,可能缓解贸易摩擦对锡供应链的冲击,提振市场信心。
二、供应端:地缘扰动与政策限制交织
印尼出口禁令落地
印尼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禁止铜锡原材料出口,旨在推动下游产业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精炼锡出口国(占全球出口量约 30%),这一政策将加剧市场对供应短缺的担忧。尽管印尼已允许锡金属出口,但长期看,原料限制可能推高冶炼成本,支撑锡价。
缅甸复产进度受阻
佤邦锡矿原计划 2025 年下半年逐步复产,但近期地震导致基础设施受损,叠加审批延迟,实际出矿时间可能延后。此外,刚果(金)Bisie 矿山因冲突暂停运营,其 2024 年锡精矿产量占全球 6%,进一步加剧供应紧张。
中国环保政策收紧
广西、内蒙古等地加强锡冶炼环保监管,部分企业因技改或限产导致加工费下滑至历史低位(云南地区加工费约 12500 元 / 吨),反映矿源短缺压力。国内精炼锡产量增长受限,1-3 月累计产量 6.02 万吨,同比仅增 2.04%。
三、需求端:结构性分化显著
新能源领域支撑强劲
光伏焊带需求持续增长,2025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达 560GW,对应锡消费量约 2.8 万吨,同比增长 19%。新能源汽车产量 1-3 月同比增长 50%,单车耗锡量较传统汽车翻倍,进一步拉动需求。
电子行业复苏乏力
全球半导体销售金额 1-4 月同比下降 20.5%,韩国半导体出口持续探底,反映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尽管 AI 技术带动算力芯片需求,但短期内对锡焊料的实际拉动有限。
传统领域边际改善
国内家电产量 1-3 月同比持平,镀锡板需求受房地产拖累仍显低迷,但 “以旧换新” 政策或刺激后续补库。汽车电子及工业控制领域需求稳定,支撑焊料消费基本盘。
四、市场情绪与库存动态
库存持续去化
LME 锡库存降至 2755 吨,低库存环境放大了供应扰动的影响,推动锡价上行。
投机资金介入
近期锡价突破 26 万元 / 吨关键阻力位,触发技术性买盘。同时,印尼出口禁令及缅甸复产延迟引发市场对供应缺口的担忧,投机多头增仓推升价格。
成本支撑增强
全球锡矿平均成本上升至 23 万元 / 吨,印尼政策导致进口矿价上涨,国内冶炼厂利润压缩,惜售情绪浓厚。
五、未来走势预判
短期来看,供应端地缘风险(印尼禁令、缅甸地震)与低库存形成共振,叠加新能源需求韧性,锡价有望维持震荡上行,上方阻力位关注 27 万元 / 吨。若中美关税谈判取得进展,可能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
中长期需警惕三大风险:1)美联储降息预期落空导致美元走强;2)缅甸锡矿复产进度超预期;3)光伏装机增速放缓拖累需求。若上述因素发酵,锡价可能回调至 25.5 万元 / 吨支撑位。
综上,今日锡价上涨是供需错配、政策扰动及市场情绪共振的结果,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印尼政策细则、缅甸复产进度及中美贸易谈判进展,动态调整策略。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