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友钴业”)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6亿元至28亿元,同比增长55.62%至67.5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达24.5亿元至26.5亿元,同比增幅39.85%至51.26%。这一成绩单的背后,是公司全产业链布局的深化、钴价触底反弹及内部管理效能提升的多重合力。
华友钴业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源于其“资源-制造-回收”一体化产业链的持续优化。上游资源端,印尼华飞项目实现达产超产,华越项目稳产高产且成本进一步下降,MHP(氢氧化镍钴)原料自给率显著提升,有效降低了对外部原料的依赖。下游正极材料业务恢复增长,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品领先、成本领先”战略成效凸显。公司通过垂直整合,实现了从镍钴锂资源开发到锂电材料制造的全流程管控,产业协同效应持续释放。
2025年上半年,全球钴市场供需格局改善,钴价触底回升。刚果(金)作为全球最大钴生产国,其出口政策变动及供应链波动曾导致钴价短期大幅震荡,但华友钴业通过多元化资源布局(如印尼镍钴伴生矿开发)和长协订单锁定价格,有效对冲了市场风险。此外,公司管理变革与降本增效举措深入推进,控费降本成效显著,运营效率提升,进一步增厚了利润空间。
2025年既是华友钴业“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战略谋划的关键节点。公司董事长陈雪华在干部大会上强调,将坚持“上控资源、下拓市场、中提能力”的转型路径,深化海外资源布局,优化国际制造体系,并扩大全球市场份额。科技创新被列为“十五五”战略核心引擎,公司将聚焦高镍材料、固态电池、循环回收等前沿领域,打造全球锂电材料技术标杆。
2025年全球钴需求预计达29.2万吨,同比增长9.77%,主要受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及高端工业领域拉动。尽管高镍低钴电池技术普及部分抑制了单位电池钴用量,但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量增长仍推动钴需求上行。供应端,刚果(金)政策变动(如出口禁令)曾导致短期供应紧张,而印尼钴产能快速释放(预计2030年占全球产量22%)成为重要补充。再生钴产业潜力逐步显现,预计2030年占全球供应的15%,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华友钴业表示,2025年下半年将继续以“稳中求进、进中求胜”为主线,强化安全环保、合规经营及ESG治理,提升产能利用率与市场占有率。面对钴价波动、技术替代风险(如无钴电池)及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公司计划通过技术创新、国际化布局及组织能力建设,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